但这所谓主宰不是控制、征服自然界,正好相反,是使自然界沿着生理的方向生生不息、发育流行。
仁的真义是以爱己之心爱人、爱物。如果一味地执着于知性心,实际上就是一种价值的严重失落,也就是梏其心。
但人也有独特性,张载称之为能,即主体实践能力。心也不只是在内者,即在每个人的形体之内,而且是在外的,不受形体限制的。[43]虽圣人亦人耳,焉得遂欲如天之神,庸不害于其事?圣人苟不用思虑忧患以经世,则何用圣人?……圣人所以有忧者,圣人之仁也。圣人则仁尔,此其为人能弘道也。《彖传》解释说:‘反复其道,七日来复,天行也。
所谓了悟、默契,不是理性推理的问题,而是生命体验与道德直觉的问题。这同程颢的不在躯壳上起意是同样的意思。值得注意的是,程颢提出了人与万物平等的观点,为其万物一体说进行了新的论证。
这样的人就是忍心无恩之人,当然谈不上万物一体之仁。其中,最富生态意识的天地万物一体说,就是程颢为人类生存发展作出的最有远见卓识的贡献之一。[14]生之谓性之生字与生理之生字有内在的关系,前者由后者而来。……夫天之生物也,有长有短,有大有小。
‘生之谓性,性即气,气即性,生之谓也。这一政令的实行,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实际上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生是一个动态的范畴,是生命创造的意思。情顺万事之情是普遍的道德情感,即情感理性,也就是万物一体之仁,无情之情即个人私情。这虽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学,但是具有极其深刻的生态意识,足以为现代的生态哲学提供价值资源。语录中还有这样的记载:天地之间,非独人为至灵,自家心便是草木鸟兽之心也。
如手足不仁,气已不贯,皆不属己。[36] 以物待物而不以己待物,就是不从自己的私心出发去对待万物,而要站在万物的立场去对待万物。只是人能推,而动物不能推,其所以不能推,程颢用气作了解释,说明动物由于气昏,故推不得。[33]《遗书》卷一,第4页。
刚刚孵出的鸡雏,最能体现生意,活泼可爱而又弱小,最需要照料,所以说此可观仁[46]。在程颢看来,整体之仁即在个别或部分中存在,在个别事物之外并无所谓仁体。
从这里得到的启示是,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就如同心与四肢的关系一样,是一个有机的生命整体。[24]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五者,性也。
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观天地生物气象[45]。这是一种很大胆的说法,在人类中心论者看来,是亵渎人类的说法。[6]天只是以生为道,也就是天只是以生为理,故谓之生理。万物一体是一个大道理,要实现万物一体,全在于人能不能推。天命不只是自在之天,而是从付与被付与的关系上说的。于是,春意、生意便成为程颢说明生理的重要词语。
正因为如此,程颢反复用医学上的不仁作譬喻,要人们存养自己的仁心、仁性,而不要丧失。生理便是本原意义上的性,性便是心,从这个意义上说,本于心亦未尝不可。
仁者满腔子是恻隐之心[39],满心而发,无不充塞,视万物如同自己的身体,无有不同情爱护者。这意味着仁的地位被进一步提高了,仁成为德性的全部内容,其他诸德只是仁德的表现。
但是,程颢所说的灵,不是指神灵,或主要不是指神灵,而是指虚灵明觉的知觉之心,这样的知觉之心首先是生命的开窍处或发现处,是生理的实现。窗前草不只是草,它首先是生命,体现了生意,同自家生命是息息相关的。
孔子已有爱物的思想,但是没有明确表述出来。问:‘佛戒杀生之说如何?曰:‘儒者有两说。医学上,人如果失去了知觉痛痒,手足身体就不是自己的了,这就是不仁。自然界以生生不已[17]、创造生命为其功能,因而具有神圣的内在价值。
盖良知良能元不丧失,以昔日习心未除,却须存习此心,久则可夺旧习。要做到这一点,就需要平等地对待万物,正确地看待人自己,即放这身来,都在万物中一例看。
在这个问题上,程颐和程颢持相同的观点,并且作出了进一步解释。但人受天地之中以生尔。
存着这样的心,看见林木之佳者,便起计度之心,看哪一棵树可以作长梁,而且心里总是想着这件事。礼亦出于人情是荀子以来的说法,在程颐看来,社会伦理规范出于人的道德情感,而人的道德情感则出于天理。
其次,要以同情、关爱的情感对待自然界的生命,并与之和谐相处,以体现人生的价值。[4]《遗书》卷十二,第132页。《遗书》记载说:伯淳在澶州日修桥,少一长梁,曾博求之民间。这里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,就是使动植物不失其性,尽可能地完成它们的生命,使人类有一个丰富多样而又美好的自然环境,与万物共生共荣、和谐相处,从而体会人生的乐趣。
儒家并不像佛教那样,主张不杀生。[24]《遗书》卷二上,第16页。
必有事焉而勿正心(孟子原文是必有事焉而勿正,心勿忘,勿助长,程颢在别处也是这样解释的,此处的心字疑记录之误)之正字,是指正物、正事而言的,孟子主张正心而不正事,事物之来,随其自然,关键在心之正与不正。我们可以静态地分析生理如何是生,但它必须在动态的过程中才能实现(这也就是理学家关于寂然不动与感而遂通的关系问题)。
[39]《遗书》卷三,第62页。习心包括许多方面的习惯行为和心理,玩物丧志就是其中之一,自私而用智则是最大的习心。